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招商、营销、推广、无处不在!

便捷二维码、一键拨号、一键分享、快速互动,紧抓商机…

打通微信平台,紧密链接,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

主动出击展示产品,让采购军团深度了解,提高品牌核心影响力!
“喊着“中东完了!电动汽车一统天下的人,不是不懂技术的人就是别有用心的想炒高自己股价的人。”
个人认为电动应该会做为汽车领域中的主要补充份额,在第二辆车、园区内用车、共享交通等领域中占据比较高的比例,这仍然是由目前电池、电网等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的。
如果想让电动汽车占据高比例,那就要看电池技术进步速度如何,脱离电池技术谈电动汽车进步其本相当于空谈。当然了,电池业界从业者普遍都在表示定的目标并不容易做到,另外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充电等)也很重要。所以本人对这一点持谨慎态度,占据一个一定的比例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本文在纯电动汽车基础上进行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慢,这与传统用车习惯是非常不同的,会造成推广上阻力。另外,电动汽车充电对于电风基础设施的挑战可能是最关键的,对于发电设施的要求反而可能还好。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实多少已经有些过热,去年的骗补,原料涨价已经说明了一切。补贴在今年将开始退坡,潮水慢慢退去,哪些人在投机,哪些人技术过硬不久会有结果。技术进步是曲折中前进的,不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我不认为电动汽车会很快大规模取代。
其实搞过电池的人都会明白动力电池有多难搞,但是电动汽车对于国家发展的确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的,这个勿庸置疑。电动汽车想大面积推广,得考虑以下几个重点因素:电池技术水平(能量密度、成本等),电网的负担(汽车充电带来的冲击以及场地要求),原材料资源的问题(锂材料等是否满足需求),现有体系需要做的调整和改变(冲击燃油汽车、政策、就业等)
为什么十年之内全面取代不会?咱就只从电池技术适应性这一点简单说说,如果动力电池PACK能量密度真的达到了300WH/kg,(现在也就是100多一点),意味着届时电动汽车续航是现在的2.5倍左右——200KM变500KM,倒是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一般要求了,但是——你要考虑一些特殊领域:比如北部、西部偏远地区,极寒条件,空气稀薄(负压对电池可不好),光这些地方电动汽车(的电池)也很难吃的消。
为什么藏民喜欢开陆巡呢?因为更能胜任极端条件,而电动汽车——天冷的时候算准SOC,少趴窝才是目前比较实际的目标,喊着开着电动汽车去西藏的,精神可嘉,但是完全没有正视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嘛。(TESLA倒是能去西藏,但是这完全不对应我们的“完全取代“情景,我们讨论的是普通老百姓随便开的一辆电动车都要去西藏的情况)。
而且在这我还没算电网的问题,原材料供应等情景,在下面的情景里分析也不晚。
咱们再说说这个高比例取代燃油汽车情景,为什么难:
A、 电池技术层面:
其实与刚才场景的问题一样了,但是这时我们就不谋求特殊条件下情况了,只让电动汽车在大部分家用领域进行替代。那么还是按刚才说的:500KM续航,电池PACK达到300WH/KG,这样对应单体怎么也得350WH/KG,其实这已经是锂电的极限了,估计甚至要从全固态甚至是锂硫锂空领域找突破才有可能实现。
锂电的能量密度极限
实际上,虽然外面喊的热闹,锂电研发有多难只有做过这行业的人才辛苦,大炼钢铁式的期待,以为加把石墨烯电池就能进外太空的想法真是要多不靠谱有多不靠谱。
真想把电池做到350WH/kg,肯定不容易。当然一大希望就是电池技术研发真的出现突破,那样的话在电池技术这一点上可能能解决,但是你要是认识电池从业者,你可以问问他们这个好不好做。而哪怕只从实业的人得到的待遇这一点上来说,做电池太辛苦了。
B、 锂原料供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源勘探会不断有新的进展,所以老是用静止的能源耗尽观点来看资源供应似乎不太科学。比如:这两年石油供应-页岩气革命使得化石能源一下子宽裕了不少。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先要看看锂电几种重点材料的地壳内储量:
大家可以看看LI、CO的地壳相对含量,还是比较低。
地壳中各元素储量
然后对行业有了解的人可以去研究一下过去两年里的钴、锂矿涨价事件,BYD布局全产业链买锂矿的事情。可看出,锂电池产量扩张带来的各种行业剧烈的变化。
再然后看一下:截至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0.005832/2.79=0.2%。把0.2%扩成80%,带来的原材料资源上的冲击——倒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做到,短期内要这么变革,是不是有些太血雨腥风了?
C、电网的负担问题
电网是个大系统,简单的说是要随时发电与用电功率平衡,这样整个系统才能稳定运行,不至于崩溃,而电网非常怕的就是各种负荷不规律的接入(对应新能源的冲击 ),以及在用电高峰期的集中使用(对应夏天的削峰限电需求,以及做的相应的需求响应的工作)。
然后我们假设一下,北京的汽车80%换成电动汽车,带来的对于电网的影响。
首先:北京的用电负荷峰值为2000万kW,即20GW。
然后,北京2016年机动车保有量为548万辆,如果其中400万辆是电动汽车,咱们拉出其中100万辆同一时间进行7KW慢充,此时带来的电网负荷是7GW,对于电网系统峰值20GW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我们还没算上快充,要是大家都想着上30KW的快充,则会有更大的影响。
当然了,通过能源网络的改革,引导有续充电。比如:把电动汽车都引到晚上充电,应该可能能够提供解决方案,但是难度绝对不小,涉及多方技术,能源体制更是要改变。这块说来说去,可以做为技术发展与电力体制的重点改革方向。
所以我一向支持低比例取代,这个应该不难,在第二辆车领域,园区用内部车辆方面先进行电气化取代,这样可以促进行业发展,减少尾气污染。此外,技术研发需要积累,需要时间,材料行业的进步都是这样,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给新技术多一点耐心,它会走的更稳更好。最后,锂电池其实也不见得是能源的最终解决技术,我们没有必要只看锂电池,也许其它电池,也许氢能源都有希望。假以时日,其它技术有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进步,但是前提是我们要真正重视工程技术研发,过度重视一些太花哨的所谓前沿,搞技术的人员又没有太好的待遇,恐怕都是我国技术进步的最大障碍。
最后总结一下:电动汽车十年内全面取代燃油汽车?我的答案是:不会。
【免责声明】上述资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凡注明驰誉车辆招商网的作品,为本网版权或有使用权,欢迎转载,需注明出处。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者所有。本网部分信息由会员发布或来自互联网,如不慎触及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招商、营销、推广、无处不在!
便捷二维码、一键拨号、一键分享、快速互动,紧抓商机…
打通微信平台,紧密链接,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
主动出击展示产品,让采购军团深度了解,提高品牌核心影响力!